修心录|修心日光十五 七因果 自他相换 妙音教授2011年

抑郁  点击:   2018-10-19

修心日光十五 七因果 自他相换 妙音教授2011年

甘丹赤巴尊者 日宗仁波切

中译:如性法师

日期:2011年3月8日 上午

大成就者洛桑谦坚曾经在《上师荟供》当中有提到:

爱己即是一切衰损门,珍爱众母一切功德基,

故此自他相换之瑜伽,是为修持心要求加持。

这位袓师在《上师荟供》里面,依次的提到下士道、中士道以及上士道的种种殊胜法类,并且在上士道时,特别强调了「七因果教授」以及「自他相换教授」的修心法则。这位上师所传下来的教授,最主要是以口耳相传的耳传教授为主,而在众多的教授当中,广为人知、并且最殊胜的不外乎就是《上师荟供》。这部论在格鲁派当中是非常珍贵、而且相当具有加持的一部论着,而造论者本身(也就是洛桑谦坚)他是一位非常不可思议的大德,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班襌喇嘛的前世。

在藏地最有名的两位大师,不外乎就是达赖喇嘛尊者以及班襌喇嘛。达赖喇嘛尊者的传承,是从一世达赖喇嘛,也就是根敦促这个地方所传下来的。而班襌喇嘛的传承,有一说就是从温萨巴这位上师所传下来的。

而这位上师所造的《上师荟供》,他用词相当的精简,而且在阅读的时候,你会觉得词句相当的优美,但是在优美词句的背后,它又隐藏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因此五世达赖喇嘛在他的传记里面,也时常的讚颂这位尊者,而这位尊者有一说,他是能够即身成佛的一位大成就者。

洛桑谦坚这位上师,他生平所造的论着并没有相当的多,但是他所造的论都相当的重要,在道次里他最主要造的论称为《安乐道论》,甚至说他所造的一部论,是专门回答宗大师所提出来的问题。宗大师曾经造过一部论,名为《增上意乐善白论》,在这部论里面只有提问、没有回答,在论中宗大师提出了什么是皈依?什么是业果?以及等等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最后就是由洛桑谦坚这位大师来作回答。所以大师他所造的回答的这部论,名为《令师欢喜妙音论》,也就是希望透由我的回答,能够让您感到欢喜。

宗大师他在论中是如何提问的呢?他问到说:「皈依的本质是什么?」这时洛桑谦坚他就回答说:「皈依的心要,最主要提到的是我们自己本身,必须藉由思惟轮迴以及恶趣的苦,让我们内心当中感到格外的恐惧;更进一步的,了解三宝有救护我们的能力,以这两种为前行;更进一步的在内心中生起想要投靠三宝的心,可以称之为是皈依。」所以洛桑谦坚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回答宗大师的提问。并且在他的论里面,他也有提到「把我执当成是敌人」,「把智慧当成是自方」,以「自己本身」的角度来跟「我执」作问答,在一问一答之间,透由「智慧」来刬除内心当中的「我执」。“

而这位成就者(也就是大班智达洛桑谦坚)他所造的《上师荟供》,有一说,跟《密集金刚》有相当密切的关联性。现今不管是上密院或是下密院,早期都有修《密集金刚》以及《大威德金刚》,甚至说在札什伦布寺他们也有修相关的这种法,而这些仪轨都是由洛桑谦坚他亲手撰写的。在宗大师的时期,大师并没有将这些仪轨写得非常的清楚,所以后期到了大班智达洛桑谦坚的时期,他一手将《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种种修法的仪轨完成。而早期在上下密院并没有修学《胜乐金刚》的仪轨,但是后期透由大师玛奥却颠写了《胜乐金刚》的仪轨,之后才在上下密院开始修《胜乐金刚》的仪轨。

甚至大班智达洛桑谦坚他造了很多现今格鲁派修法的仪轨,这当中包括了《大白伞盖除障法》、《度母除障法》,以及烟供、四百供等等跟格鲁有关的修法。所以有一说,其他的教派他们提到,如果在格鲁派里面没有洛桑谦坚这位大师出现的话,格鲁派的人应该是讨不到饭吃的。因为格鲁派里面绝大部分的修法仪轨,都是这位大师所造的,所以如果这位大师没有将这些仪轨创造出来的话,后期格鲁派的法师们,想要藉由修法的方式获得供养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

大班智达洛桑谦坚,他是五世达赖喇嘛法王的亲教师、也是根本上师。在洛桑谦坚的传记里面,有一说,大师他活了九十几岁,如果按照藏曆年的算法、加上润年的话,前前后后加起来应该活了一百多岁。以成就者来说,他自己本身能够自主决定他的生死,所以他能够想活多久、就活多久。但是有一种说法(不知道有没有根据),这个说法是提到说,由于五世达赖喇嘛法王,他跟宁玛的很多上师都有关係,甚至从这些宁玛派的上师面前获得许多宁玛派的不共传承。再加上五世达赖喇嘛他本身相当的有成就、相当的有智慧,这时他的上师(也就是洛桑谦坚)他内心有一点点担心,他担心说「这么有成就的五世达赖喇嘛法王,如果跟宁玛派走得太近的话,这时候格鲁派的教法会不会显得很危险?」

但是有一种说法:「五世达赖喇嘛之所以要跟宁玛派的上师们走得这么近,就是希望他的根本上师洛桑谦坚能够长久住世。」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跟宁玛派的上师们走得近一点的话,他的上师可能就会因此想要住世得更久,希望能够弘扬格鲁派的教法。但有一次当五世达赖喇嘛造了《妙音教授》(也就是「道次第」的一本论着之后),他呈给了他的上师洛桑谦坚看,他的上师一看完《妙音教授》,他就发现其实五世达赖喇嘛法王,他对于格鲁的教法是相当清楚透彻的了解,并且他所撰写的这部论(也就是《妙音教授》),是一部完全没有染污、没有污垢的格鲁论着。所以这时候上师就觉得说:「五世达赖喇嘛法王是有能力弘扬格鲁派的不共教法」,所以这时候他就非常的安心,在不久之后他就示寂了。

十四世达赖喇嘛法王,一再的讚许五世达赖法王的功德。在众多的功德当中,现今十四世的达赖喇嘛法王尊者时常提到,五世法王他是不分教派、每一个教派都修学的一位成就者,但是所谓的「不分教派」是什么意思?他学任何的教派,不会把各个教派彼此之间的见解混为一谈。比方说谈到宁玛派,他就是专门讲述宁玛派的法;如果谈到有关格鲁的内容,他就以格鲁的角度来作介绍。在格鲁当中最有名的一部论,就是之前所提到的《妙音教授》,它完全是以格鲁的角度来介绍道次的内涵。

而在宁玛派里面有一部论,它是介绍《大圆满》的传承,这部论名叫做《持明教授》。《持明教授》当中完全是以宁玛派的角度,来介绍《大圆满》的传承。所以我们所谓的「不分教派来学习」,并不是说在讲格鲁的时候,把宁玛的东西拿进来讲;在讲宁玛派的时候,又把格鲁派的东西混为一谈,其实并不是。如果你想要讲解格鲁的教法,你就必须完全以格鲁的角度来作介绍;而讲到宁玛派的时候,就完全是以宁玛派的传承来作介绍,不要将它混为一谈。所以五世达赖喇嘛法王他就具备有这样的功德,他不仅自己本身四大教派的传承都有共学,并且他自己本身也相当的有成就。

所以现今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法王,他就提到说:「我现今之所以会站在西藏的顶端照顾所有西藏的人民,是因为我背负着五世达赖喇嘛法王的名字,我必须要做他之前所做的这个工作,所以以我目前本身的能力,我也希望能够广弘四大教派的所有传承。」甚至在五世法王的期间,有禁止过下面的人修学雄天,所以现今十四世达赖喇嘛法王,他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相同的观点。“

在之前我们引了《上师荟供》当中的一个偈颂,在这个偈颂里面最主要谈到的是「自他相换」的这种法类。所谓的「自他相换」并不是把自己换为他人,把他人换为自己,因为「自、他」这两者是没有办法互换的。甚至在有一些的论典里会提到,「要换自乐与他苦」,其实这两点所谈到的内容是相同的。所谓的「自他相换」并不是将「自己」跟「他人」对调,或者是拿来交换,而是将「珍爱自己、弃捨他人」的这颗心互相换个位置,之前我们是「珍爱自己」,将这颗心的念头转向于他人,而试着去「珍爱周遭的人」;在之前我们内心中「弃捨他人」的这颗心,换一个念头把对象指着自己,而「弃捨自己本身的利益」。所以所谓的「自他相换」,是指将「珍爱自己」的心转为「珍爱他人」,将「弃捨他人」的念头转向于自己而「弃捨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这两颗心必须要互换位置。

对于这一点宗大师在「道次第」的论着里面都有清楚的谈到,之所以要互换这两颗心的位置,是因为现今我们之所以会在轮迴当中流转,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我们过度的「贪爱自我、而弃捨他人」所造成的,所以想要脱离现状,更进一步的获得圆满的佛果,就必须要将这两颗心的位置来做互换。

而之前我们提到了,将「自乐」与「他苦」这两者做互换的方式,并不是将自己所拥有的「乐」亲手交给他人,而将他人的「苦」取回来自己承受,这也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但是所谓的将「自乐」以及「他苦」互相的交换,是以「心」的力量来作观想,我们必须要藉由心的力量,观想将我们自己的「身体、资财以及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根,施捨给其他一切的有情」,以这种方式来修学「慈心」;而将「他人所遭遇的痛苦取回来到我们的自身」,以这样的方式来修学「悲心」。“

在之前我们有提到,必须要观修「慈、悲」的内涵来修学「取、捨」,为什么我们要特别的来作这种观修?虽然在观修的当下,对方不见得能够获得好处,但是以我们自己本身而言,如果时常练习内心当中的慈悲,就能够快速的累积福智两种资粮;藉由快速的累积资粮,就能够快速的成办圆满的佛果;成办了佛果之后,就能够利益广大的有情。但是有一些特别的例子,比方彼此的业缘非常的深厚,或者是修行者本身他对于修学取捨的内涵有一定的证量,或许可以在观修的当下,马上让对方也有所感受、或者是体会、或者是有某一些的帮助。以我们一般的世间人而言,当你最爱的亲人他生了重病、躺在病床上时,虽然你没有病,但是你看到他生病、卧病在床,这时候你内心多少也会觉得不忍、或者是不舒服、甚至会有疼痛的感觉。

更进一步的,我们提到一个公案,过去有一位瑜伽师他在讲法的时候,忽然看到法会的现场有一只狗走过去。有人为了要赶这只狗,就拿石头丢这只狗,而当这只狗被丢到的时候,这位瑜伽师虽然坐在法座上,但是他就叫了一声,这时周边的弟子还以为这位瑜伽师是在骗人的;但是当法会结束之后,瑜伽师把他的下裙拉起来,才发现他的臀部的这个位置,竟然有一个被石头丢到的伤口。

而过去密勒日巴尊者在世的时候,由于密勒日巴他所展现出来的,并不是广博阅读经论的一位大智者。所以有一位我慢非常高的格西,他觉得密勒日巴什么都不懂,所以他就走到了密勒日巴尊前,毁谤尊者、并且取笑他说:「你连经论的内涵都不懂,谈什么修行?」那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因缘,这时候密勒日巴尊者就马上示现出病相,而且奄奄一息,似乎在一瞬间之内就有可能往生。而这位格西看到大势不对,他的内心就觉得很惭愧,并且走到了密勒日巴尊者的前面告诉尊者说:「我希望你的病能够赶快好过来,我之前对你所说的毁谤,这是我自己出于无知所犯下的恶行,希望你能够原谅我。」

甚至这位格西更进一步的提到:「如果能够将你的病放到我的身上,而让你的病能够痊癒的话,我希望能够承受你的病苦。」这个时候密勒日巴尊者就看了他一眼,跟他讲说:「你真的能够承受我现今所承受的苦吗?我觉得你应该没有办法,你要不要再仔细的考虑一下?」这时候格西就回答说:「我可以!不然你可以先放一点点的苦在我身上看看!」这时候密勒日巴尊者就放了一点点的苦在这位格西身上,这位格巴马上觉得全身不对劲,而且完全没有办法忍受。而之后密勒日巴尊者,他所承受的苦变到了门上面,而这道门在一瞬间之内就裂成了两半

所以对于有高成就的这些修行人来说,或许他们能够做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能够自主自己的内心;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以总相来说透由观修慈悲的内涵,是没有办法做到这种境界的。“

接下来我们看到正文第57页,这个部分是提到了之前的第二个科判,施捨给器世间之理。将自身观想为如意身的行相,施予十方无量无边世界诸器世间剎土,将自己本身观想为是如意宝身的行相,更进一步施捨给十方无量无边世界诸器世间剎土,此器世间之不净物包括:枯树、荆棘、瓦砾、碎石、深谷、悬崖等,所有不净之器世间皆作转变,所有器世间皆转成种种珍宝体性,如手掌般平坦,地域辽阔、广大,在触碰时感到柔软安乐,体性无垢、光明,遍布着蛇心檀香的气味,种种天界花朵均匀的散布在地面上,在四周是由珍宝地砖所砌成,处处洒落着金、银、珍珠的粉末,邬巴拉花、睡莲、莲花优美的摇曳着,遍满各处,各种水鸟发出美妙的叫声,欢喜翱翔于天际,并庄严具足八支功德的湖泊、池塘,此世间转变为众宝所严饰的圆满净土。并且思惟:如同供养诸佛菩萨圣众的供养妙云,并且思惟住于此净土中的有情,虽然具足了如此圆满富饶的生活环境,但却仍然不会成为生起我慢、骄慢、贡高之缘,完全转为成就菩提的顺缘,这一点如《入行论》当中所说:

「普愿大地一切处,悉无砂砾丘陵等,

该篇内容就是由小编为各位整理 修心日光十五 七因果 自他相换 妙音教授2011年

推荐访问:修心日光论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摄受加持颂]菩提道次第略论六之一 甘丹赤巴2010年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摄受加持颂_菩提道次第略论五之二 甘丹赤巴2010年
Copyright 人人禅语-人生感悟-佛教故事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