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武装_无尽纺孝道:地藏菩萨

孝道  点击:   2019-05-22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 其道场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九华山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

一、地藏菩萨的圣号

梵音乞叉底檗婆(KSITIGARBHA)译名地藏,地谓土地,大地;藏是含藏,秘藏。皆属譬喻,以喻菩萨的功德。地能生、能育、能持、能载,能蕴藏珍宝,能为万物所依,所住。宇宙万物,情与无情,无不依止大地;华果树木,五谷蔬菜,无不生长于大地;名贵珍品,治病众药,无不孕育于大地;一切七宝,无不蕴藏于大地;一切种子,无不摄持于大地。用以比喻菩萨,心如大地,能安住众生于菩提园,能摄持众生的菩提种子,能生长众生的菩提芽,能运载众生至菩提果。令一切众生,究竟证得佛道的三德秘藏,因名地藏。

二、地藏菩萨的形象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萨形象很有特点,一般菩萨现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狗为坐骑的,其名号曰:“谛听”或“善听”。曾资助过金乔觉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地藏菩萨因立下要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其名号与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三)宝印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五)除盖障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门济度人道。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苦谛所摄。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三、地藏菩萨的道场

地藏菩萨,虽然誓愿弘深,以十方诸佛国土,作为自己成熟众生的国土,分身尘刹,利乐有情。但其示现于中国的道场,则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的九华山。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此山岩顶,如九子团聚之概。自唐代诗人李太白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之后,便改名为九华山。九华山中,有九十九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一千二百四十多米,其除诸峰罗列,怪石峭壁,苍翠峥嵘。山中有五溪山色,莲峰云海,舒潭印月,碧桃瀑布,东崖宴坐,平岗积雪,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九子泉声,天桂仙棕等十境,尤其引人入胜。山中寺院百余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祇园寺,百岁宫,甘露寺,东岩寺等四大丛林。皆以化城寺为中心。化城寺在化城峰上,是唐代诸葛节等为金地藏改建。

传记,唐代有新罗国(即今朝鲜)王子,名金乔觉,二十岁出家,法名地藏比丘。于唐贞观四年,携其爱犬——善听,航海来中国参学,到九华山,栖止山中。后有邑民诸葛节等上山,见其孤坐石室,以白土和米为食,敬其苦行,发心护法,为建寺院,令其安心办道。后刺吏张岩,奏知朝庭,改名为化城寺。

据说当年九华山地主之权,是当地富豪闵阁老公公所有。建寺时,曾请闵阁老送地,闵老个性乐善好施,且对地藏比丘,非常信敬,问要地多少?地藏答:‘谨要一袈裟之地足矣。’闵老认为一袈裟之地,所占几何?于是慷慨答允。谁知地藏比丘,撇开袈裟,竟盖尽九华山峰,闵老见地藏比丘有此神通,惊喜不已,即将九华山地,全部送出,发愿为地藏比丘护法;并命儿子,随地藏菩萨出家。后新罗国很多人前来亲近学道,道粮不够时,煮饭常渗拌观音土(细白如粉之泥土),可见当时寺众,生活的清苦,新罗国王,闻知地藏比丘,率众在九华山苦修,时遣派人送粮食来供养。

地藏菩萨在九华山,住七十五年,至唐开元廿六年七月卅日涅槃,世寿九十九。圆寂后,肉身坐于缸内,三年后开缸,颜面如生。后人为建肉身宝殿,又名肉身塔。咸丰七年,与化城寺同遭火灾,但肉身无损。同治时重修之肉身宝殿,金碧辉煌,十分雄伟,终年灯光长明,象征菩萨威德光明,恒照幽冥世界,救拔众生无明暗闭之苦。因当年的地藏比丘,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所以九华山,成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亦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

四、地藏菩萨的孝道

地藏菩萨,最初学佛,身为长者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而发心:‘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求证佛身。但行菩萨道时,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中,身为婆罗门女,因母信邪,不敬三宝,堕在恶道,而思挽救:‘遂卖家宅,广求香花,及诸供具,于佛塔寺,大兴供养’。承佛慈力加被,知亡母堕在无间地狱受苦,即‘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如来塔寺’,不但亡母得脱地狱之苦,连当时在无间地狱中,所有罪苦众生,同时俱得超生。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见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

又于无量阿僧祇劫前,有一生,在清净莲花目如来像法中修行,名字光目,秉性孝顺,为救亡母堕落恶道及短命之报;于佛像前发弘誓愿:‘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见地藏经阎浮众生业感品)

地藏菩萨,所以发如是弘愿,主要原因,是基于孝道。可以说:孝道是激发地藏菩萨发弘誓愿的主要原因;孝道是促使地藏菩萨累劫报亲恩的原动力;孝道,亦是地藏菩萨,长住生死,永劫度生,不取佛道的本愿;无量劫来,皆以孝道自行化他。如地藏菩萨,对大辩长者言:‘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至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是正面劝人实践孝道。地藏菩萨,对摩耶夫人说:‘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是反面劝人实行孝道。目的在于化导众生,令知因识果,孝敬父母,止恶向善,离苦得乐。可惜众生业障深重,结恶习重,‘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罪业无尽,苦恼无尽,偏劳地藏菩萨,本无尽的悲愿,实践无尽的孝道;永远在六道生死中:‘上报四重恩,’长期执掌幽冥界,‘下济三涂苦。’直至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末空,誓不成佛。可见地藏菩萨孝道之无尽。

该篇文章地址:无尽纺孝道:地藏菩萨

推荐访问:地藏菩萨当代济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佛门吧】佛门孝道:重孝至孝 以孝事亲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人人禅语-人生感悟-佛教故事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