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图文精华
-
【傅正伟】傅正法师:新时期还要不要持戒 戒是众生解脱道
释迦如来开一代圣教不惜苦口婆心地教诫弟子们,要精进勤持戒律,守护身心,断染污法,始得入真实道,临灭之际还殷勤咐嘱。然而末法众生对于戒律的立场和态度,着实令人心寒!有人说:“戒律是两千年前的事了,现在已是末法时代,亦将是二十一世纪,是新时期发
-
[放生鱼前要说些什么]到底什么是放生?
再换一个角度讲,刚才是对放生的目的、放生的对象、放生的行为的一个考量。另外一个方面讲,到底什么是放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我们都在轮回,无数次千劫万劫的轮回,如果作为一个智者,你能洞察的话,你放它这一世,如果不能真正使它的生命有一个出离的机会
-
【五百罗汉解签大全】五百罗汉之除忧尊者
五百罗汉之除忧尊者五百罗汉第壹佰零壹尊除忧尊者,为除去众生一切忧恼的罗汉。为佛弟子。密号为大救金刚,位在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最上端。忧愁是世间众生的巨大苦恼,清除忧愁冥想才能得到解脱,获得愉快与自在。据《佛说离垢施女经》载,除忧尊者曾在舍卫国
-
五百罗汉解签大全|五百罗汉之神通亿具尊者
五百罗汉之神通亿具尊者五百罗汉第玖拾陆尊神通亿具尊者,即目犍连。意译采菽氐。为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为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婆罗门种。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他能神足轻举,飞达十方,上至兜率天。人称“神通第一”。尊者曾
-
[五百罗汉解签大全]五百罗汉之教说常住尊者
五百罗汉之教说常住尊者教说常住尊者五百罗汉第贰拾叁尊教说常住尊者,当即为说法尊。具有怜悯之心,有慈悲利益万物之志,不忍让众生陷入世俗之烦恼,立志要用自己的所有智慧使众生获得佛果。因此,他常住于世间,为大众说佛法。大乘佛教主张,僧人不仅要求得
-
【日本富士山游记】游记:日本尼姑真命苦
尼姑,尊称法师,似乎比和尚更神秘,人们也就愈加感兴趣,起码是出于窥视心理。日本有一处星云大师的佛光山本栖寺,寺在富士山下、本栖湖畔。跟一群朋友到那里借宿讲学,和她们同桌吃斋,晨听诵经,晚学打坐,当然也问到为什么出家为尼,那种仿佛得解脱的心境
-
禅茶一味|禅茶的故事:寺必备茶 僧必饮茶
中国茶禅文化传入日本,于是而有日本之“茶道”;传入英国,于是而有伦敦“午后茶”;传至欧美,竟有所谓“基督禅”者。茶禅文化影响世界文明,实深广远。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在生活的当下完成觉悟解脱。一千多年前,赵州从论和尚的“
-
泰国电视剧大全|走在泰国 卧佛寺里看各种姿势的佛
泰国卧佛寺泰国大约95%的民众信奉小乘佛教,据说是泰国历史上的素可泰时期从斯里兰卡传播过来。小乘佛教又被称为南传佛教,因为主要是从印度地区传到东南亚的,而大乘佛教则是在北部的尼泊尔、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地区传播。小乘佛教强调的是自我修持,以自我
-
佛教戒律有哪些_圣凯:戒律对佛教神圣性的建构与诠释
佛陀成道五年之内,僧团和合清净,后来逐渐开始制定广戒;在佛陀涅??前,留下“以戒为师”的最后教诫。从根本上说,佛教是以解脱为根本目标,即以智慧断除烦恼,从而证入涅??,所以经常说“慧解脱”。“慧解脱”是追求精神的升华与超越,但是佛陀以戒、定
-
【张佑才】张有才:当代都市佛教的作用——治疗心灵的良药
文化的重要功用在于帮助人们如何应对苦难,佛教作为一种文化向人们提供了一套解释系统和意义世界。苦难是宗教反思的起点,如何从“苦”中获致解脱是佛陀创立佛教的本怀,因此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是佛教的核心问题。不同于其他宗教,或是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
-
刘元春 简历_刘元春:都市佛教发展必须严守的三个根本
编者按: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加快,原本诸多存在于山林远郊的寺庙也被划入城市核心区域,原本清净修行的僧人也很难独善其身;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而来的是生活压力日益增多,人们纷纷踏入寺庙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伴随而来的便是都市佛教的加速发展。而佛教
-
方立天|方立天:中国佛学思想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
中国佛学思想的特质:重自力、重解脱、重入世研究中国佛学思想的基本特质、基本精神是了解中国佛学思想精华的前提,我们拟用比较的方法,从3个方面来揭示中国佛学思想的基本特质、基本精神。佛教是三大世界宗教之一,相对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而言,佛教有很多
-
雪峰科技|雪峰素食
《楞伽经》云:“修大慈悲精勤苦行犹恐不得,何处当有如是解脱为彼痴人食肉而得?是故,大慧,我诸弟子为求出世解脱乐故,不应食肉”。《大戴礼记》云:“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慧而巧。”素食对我们人类来说,无论是维持身体健康,或者避免因果业报,都有莫大
-
金洲慈航_慈航路途 开示篇 第四章 教言
教言一一闻法与修行就像两条腿,缺了哪一条都不成功。仅闻思不修行是不行的,它不能从根上改变自己无始以来的习性。在死亡来临时才思维无常和空性就来不及了,所以闻思和修行必须同时进行。闻慧认识烦恼,思慧对治烦恼,修 慧能解脱。一一供护法后的食品不可
-
金洲慈航_慈航路途 上篇 宁玛派传承的简介 阿底瑜伽
阿底瑜伽大圆满秘密教授始于天界。诸佛召来金刚萨埵,使镶满钻石的*轮发光,从金刚萨埵心中升起。诸佛嘱托萨埵金刚日: “无二智慧之密意,无改无作本来觉,号称中观之妙道,赐于聚集众眷属。”金刚萨堙遂起誓:“金刚萨埵大虚空,不可以词句宣讲,我亦难表
-
【金洲慈航】慈航路途 上篇 宁玛派传承的简介
传承篇 上篇 宁玛派传承的简介嗡,梭帝!何人累劫为求佛法时, 三传承师加持集一身,即使仅为一句解脱偈, 三部九界密法传承语,布施财仆儿女头目命, 三世轮涅遍现明嘹意,本师释迦牟尼诸事迹, 三密总持莲花生大师,今以清净之心恒皈依! 今以虔诚之
-
达真堪布视频_达真堪布 出离心是别解脱戒的基础
戒律有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在别解脱戒里我们讲了居士五戒。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居士五戒、沙弥十戒、二百五十三条比丘戒和三百六十四条比丘尼戒,才是真正的别解脱戒。如果没有出离心,受持这些戒就只是一般的戒律,不是别解脱戒,持戒持得再好,修
-
[达真堪布视频]达真堪布 众生的三种根器
佛所宣讲的佛法总集为三乘次第: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这是根据众生的根器而划分的。修人天乘,就是不求解脱、不求成佛,只求人天安乐,只求世间的福报与利益,这是下等根器的人。现在很多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追求人天福报,但所采取的方法不符合佛讲的人天
-
【饮酒驾驶】饮酒之过失(索达吉堪布 译)
华智仁波切:饮酒之过失(索达吉堪布 译)学不放逸心解脱,救度放逸恶趣隘,恭敬顶礼遍知已,书此利他祈加持。诚如全知金刚持鄂钦·根嘎桑波曾经亲口说:“在拥有修行正法的特殊身份——纯净暇满人身的此
-
附录 英文|附录 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五)金刚兄弟之间的关系
(五)金刚兄弟之间的关系 1、金刚道友要团结互助,不能相互嫉妒和伤害 在一位上师面前或同一坛城中受灌顶的弟子,等于是登上了同一艘驶往证悟解脱彼岸的船,称作金刚道友或金刚兄弟。面对一切险境时,互相合作、同舟共济的精神,有助于旅程中的平安和顺利
-
能观心者究竟解脱|十七、究竟解脱道——大手印
十七、究竟解脱道——大手印 大手印,梵文Mahamudra,其中Maha意为“大”,即无所不包,至高无上。Mudra是“印”的意思,象征法门,此法最上最密,犹如印符,又如印契,合起来即是“大印”。“大印”有两层意思(1)从究竟层面是讲,所有
-
人生就是一场轮回|一、人生即是轮回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一、 人生即是轮回 人们给人生下种种定义,或添上很多美好的光环,但是,不管怎样赋予它何种意义,人生的本质就是轮回。 让我们来深入地思索一下,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个人如果只满足于吃喝玩乐和睡觉,那么,在本质上
-
佛宝赞|佛宝论 23、释尊的塔
明贤法师:佛宝论 23、释尊的塔释尊在世时,弟子们的修行自然以佛为中心。释尊涅槃后,塔的地位便逐渐重要了起来。佛塔是三世诸佛清净意的化显,在佛弟子心中,见塔如见佛陀法身。修筑佛塔能让更多的众生见而生信,种下解脱之因,乃至受用法身智慧。
-
快乐十二|十二、走向解脱的保证——持戒
十二、走向解脱的保证——持戒一般人都知道,佛教有着许许多多的清规戒律,在普通人看来,那许多的清规戒律只是给人以限制,让人失去许多自由,剥夺了人享受诸多欢乐的权利,让人活得不自在,活得很累。这只是从今生迷惑人的暂时现象和片面的角度看问题得出的
-
佛子行三十七颂全文|佛子行三十七颂的:4
仲巴仁波切关于佛子行三十七颂的开示(4) 舍弃欲乐求解脱三界乐如草头露,均属刹那坏灭法,不变解脱胜果位,奋起追求佛子行。“三界乐如草头露,均属刹那坏灭法,不变解脱胜果位,奋起追求佛子行。”意思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有漏的快乐无论有多少,